日前,由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天津大学)研究基地承办的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工作会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召开。4月18日上午,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眈陆、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吴挺,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副校长巩金龙,以及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航天科工集团、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八家研究基地的主任及主要研究人员出席了基地工作会。会议由葛树司长主持。

杨贤金书记在致欢迎词时表示,党的二十大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上,知识产权对于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是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的重要基地。天津大学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坚持“以数量为基”“以质量为先”两项原则,“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支持多学科交叉”两翼驱动,打造具有“天大特色”的“新、高、快、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体系。值此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工作会在我校召开之际,期待知识产权领域的大师专家、知名学者汇聚一堂、充分交流、碰撞火花,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更优的专家智慧。

吴挺局长在讲话时介绍,近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天津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5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天津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引领进一步强化;截至2022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5116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7.26件,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增量;滨海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显著;去年我市发行两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首期利用97件高价值专利为企业融资1.91亿元,知识产权运用活力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包括天津大学研究基地在内的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诚挚邀请在座的各家研究基地共同参与天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工作,助力天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在推进实施“十项行动”中展现知识产权之为。

葛树司长在介绍2022年研究基地工作总体情况时指出,2022年联席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工作,坚持突出与工作实际结合、突出质量导向、突出成果运用,组织八家研究基地深入开展了一批专项研究,及时报送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动态和热点问题研究报告,开展多项应急性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成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支撑。下一步,联席办将按照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新型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战略研究基地作用的部署和要求,瞄准高水平知识产权智库标准,进一步做好研究基地管理工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工作开展提供更为有力的研究支撑。

随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地副主任詹映、北京大学基地主任易继明、同济大学基地主任朱雪忠、天津大学基地主任张维、航天科工基地主任马曙辉、大连理工大学基地丁堃、厦门大学基地林秀芹、西南政法大学基地主任张伟莉分别从基地总体概况、管理建设、研究成果、学术交流、下一次工作计划等方面汇报了研究基地工作。

李眈陆副局长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研究基地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研究基地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决策支撑能力,做好局党组重点工作相关研究、知识产权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和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储备研究;二是要进一步突出质量导向,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举措,提升管理效能,充分发挥各研究基地优势,多出精品力作;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成果运用,拓展成果运用渠道,为中央和各有关部门研判形势、科学决策、制定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指出接下来的研究工作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希望各家研究基地共同努力,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为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