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1日上午,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主办,南京财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承办的第十七届(2022)中国管理学年会——知识产权管理专题分论坛在腾讯会议平台和南京市白金汉爵大酒店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分为“数字经济下知识产权助力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下知识产权护航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两个主题分会场,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管理和大数据中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天津大学)研究基地、天津大学科技创新智库具体协办,吸引到了近百位校内外师生、专家学者、业界翘楚前来参加本次论坛。
分会场一
主题
数字经济下知识产权助力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
主持人
张俊艳 天津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天津大学)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
点评专家
常旭华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
![](/__local/1/94/08/E01A8BE2514F3E03F5DF728497B_BBCE1AAB_4100.jpg)
![](/__local/4/D8/37/941075D7C7D28486D8ABEC5F84A_0AB26DC4_3A3D.jpg)
论文汇报
深耕于知识产权助力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领域研究的十组研究团队分别进行了学术分享。
NO.01
由同济大学Liu Hairui带来题为“An investigation of patent-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governm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Evidence from China”的成果分享。Investigating patent influenc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quite complex research. Existing studi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patent protection in legal systems, but have not provided a definitive answer to what the real influence is. This study sought to narrow this gap in the patent economy perspective by investigating 42 of China’s patent-intensive industries. This paper developed an empirical model by using panel data to investigate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made by Chinese patent-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his paper found that the intensity of valid patents is strong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economic growth. The intensity of yearly added patents presented a U-shaped and an inverse U-shaped curve with the economy made by China’s patent-intensive industries. The correlativity mainly depended on whether the patent intensity converges near the economic indicators. Meanwhi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put-output efficiency, for China’s patent-intensive industries, R&D institutes were overinvested, followed by R&D intensity and R&D staff. Lastly, this paper provided insi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policy-makers.
NO.02
由天津大学肖展鹏带来题为“未来产业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的成果分享。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未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创造力的研发团队,以实现颠覆式创新技术驱动新市场的需求,但是当前如何面向未来产业构建具有创造力的研发团队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该研究基于微软学术大数据平台2005-2020年的1000个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未来产业研发团队数据,从信息决策和社会分类理论视角出发,利用逐步回归模型探究知识距离对于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团队有着较高的知识平均距离,同时团队成员之间知识梯度距离差距较小时,团队表现出更大的创造力。其次,该研究进一步发现团队成员的平均资历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较高的资历均值会抑制知识平均距离对团队创造力的正相关影响。该研究能够帮助学者理解知识距离对于团队创造力的影响,这对如何选择成员组建一个具有高创造力的合成生物学研发团队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NO.03
由南京大学XiaokangWu带来题为“Cross-City Patent Agency Services: A New Lens on the Innovation Effect of China’s High Speed Railway”的成果分享。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way (HSR) construction on China’s innovation from a novel perspective of cross-city patent agency utilization. We construct a city pair-year level patent agency utilization database and estimate a staggered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 The estimate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unt of cross-city patent agency utilization increases 8.5 percent averagely after HSR connection. The 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HSR effect is stronger for the innovation backward cities lacking patent agencies, implying that HSR may help to narrow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gap between China’s cities by promoting the share of patent agency resource.
NO.04
由天津大学毕明月带来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利与相关科学基础的关联分析”的成果分享。通过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利对科技文献的引用,揭示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联。利用incoPat和Scopus数据库获取专利及其引用的论文等科技文献信息,形成专利与论文之间的引文关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利与基础科学领域研究具有较广泛联系。本研究可为基础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科技、教育等领域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NO.05
由天津大学尹德虎带来题为“AI可以促进管理科学学科的颠覆式创新吗?—来自学术大数据的证据”的成果分享。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与管理科学学科正深度融合,但人工智能是否促进以及如何能促进该学科颠覆式创新则有待进一步厘清。该研究以从微软学术大数据平台收录的2005-2020年期间发表的管理科学学科论文为研究对象,基于吸收能力理论构建模型和假设,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来探究人工智能交叉复杂度和交叉融合度对于颠覆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人工智能与管理科学学科的交叉研究中,人工智能交叉复杂度低、交叉融合度高的研究往往具有更高水平的颠覆式创新。该研究为管理决策部门如何增强人工智能对管理科学学科颠覆式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NO.06
由天津大学闫金曼带来题为“平台经济中知识产权行为的博弈分析”的成果分享。与传统经济体系不同,平台经济的多边市场特性、网络外部性等特性,且平台经济兼具企业(经营)、市场(撮合)、政府(调控)的复合作用,给原有知识产权保护行为和滥用行为的研究带来更多挑战.本文侧重对平台经济中知识产权的两种行为进行研究。首先假设平台具有网络外部性、各参与者有限理性的且考虑行为交互影响,构建由“政府-平台方-知识产权使用方”三方主体的博弈模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和滥用行为对平台经济的影响。知识产权滥用会降低平台的网络外部性,且增加各种监管的净支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滥用的奖惩激励越大,知识产权监管的成本差越大;平台网络效应的预期越高,平台对知识产权自律的意向越高,相关结论可为政府监管提供理论参考.
NO.07
由天津大学王哲带来题为“医学教育和患教科普双重任务:基于医学知识直播的视角”的成果分享。医学知识直播兼顾了医学教育和医学知识科普的双重任务。它跨越了空间限制,使参与者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式学习,解决了医学知识科普和医生长期教育的问题。虽然目前医学知识直播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用户参与度低、退出率高的现象依旧严重。且由于直播内容设计不够均衡,难以同时满足医学教育和医学知识科普的双重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研究以一个拥有百万级用户群体的大型慢性疾病医学知识直播平台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真实的运营数据,构建基于ELM理论的模型并提出假设,探究直播中医生和患者参与时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总体来说,中心线索会对医生产生更大的影响,边缘线索会对患者产生更大的影响。该研究对知识管理领域做出了贡献,并对慢性疾病的医学知识科普具有实际意义,有助于在世界医疗资源供给侧改革中,给出中国方案。
NO.08
由深圳大学熊雪梅带来题为“组织形象资产的概念辨析及其建设路径研究”的成果分享。形象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是组织长远发展的核心命题,由于缺乏统一的话语体系,目前关于形象资产的概念界定存在一定分歧。概念的界定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同时也是学科建设体系的重要前提。由此,该研究首先界定了形象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概念,阐释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其次,探讨了形象资产的特征;再次,对形象资产的评估方法进行了适用性分析;最后,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形象资产的建设路径,对组织形象资产的建设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NO.09
由天津财经大学李莉带来题为“知识产权如何保护创新?——基于CNKI的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成果分享。知识产权保护通常是被视为获得创新溢出效应的有效保障,在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系统型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筛选出的265篇文献,从知识产权保护层面、保护手段、保护强度、保护效果等方面分析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活动的影响。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已有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之间的研究逻辑,并指出未来的研究还可从知识产权保护动机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入手做进一步探索。
NO.09
由天津大学常瑞带来题为“信号传递机制驱动的区块链实施对企业市场价值研究——基于深沪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成果分享。未来产业是后疫情时代各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来源。作为Web3.0、数字货币和元宇宙等众多未来产业的底层技术基础,区块链技术受到了“十四五”规划等重大国家战略政策的大力扶持。该研究以2016-2020年实施区块链技术的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基于信号理论视角,从信号发送者、信号特征和信号环境视角,探讨区块链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区块链实施有显著的积极反应。股票市场对财务健康状况良好、在公告披露有关区块链经验基础、应用区块链具体技术特征和行业丰富性较高的企业反应更为积极。此外,事后分析结果表明,区块链实施方式的不同对异常收益有着显著不同的影响。该研究为我国上市公司区块链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反应之间的实证关系提供了证据,能够为相关企业区块链实施和投资实践提供决策支持。
在交流环节,主持人、点评人与汇报人就专利密集型产业和政府发展战略的关联、高质量专利的遴选、未来产业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未来产业研发团队相关的变量测度、高铁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视角下的跨城市专利代理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利与相关科学基础的关键、AI对管理科学学科颠覆式创新的促进、平台经济中中知识产权行为的博弈、基于ELM模型的医学直播设计、组织形象资产的概念、建立形象资产的目的、知识产权如何保护创新、区块链实施信号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至此,本次论坛圆满落幕。中国管理学年会知识产权管理专题分论坛为中国管理学年会围绕该主题举办的第三届分论坛,吸引到包括高校和业界的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论坛关注知识产权管理交叉领域学科热点,致力于为知识产权管理领域顶尖人才搭建沟通桥梁和分享平台,贡献知识产权管理思想和理论,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期待明年再相聚!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