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7日上午,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承办的第十六届(2021)中国管理学年会——知识产权管理专题分论坛在腾讯会议平台、学说直播平台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分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与区域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与管理创新”两个主题分会场,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管理和大数据中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天津大学)研究基地、天津大学科技创新智库具体协办,吸引到了700余位校内外师生前来参加本次论坛。
分会场一
![F9BAF](/__local/1/AE/38/9575D7C9671ED020B801DF8A848_C72E7A4B_F9BAF.png)
🔹 主持人:天津大学文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天津大学)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张俊艳,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基地副主任詹映,哈工大(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火栋。
论坛伊始,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栾春娟首先带来主题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专利技术跨层级会聚网络构建方法研究”的主旨汇报,主要从数字经济、数据驱动发现与创新、跨IPC层级网络构建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享,通过数字金字塔反映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态势,并展示了全球区域带宽从2004年至未来2024年发生的显著增长;对中美德日科技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专利总数和专利他引次数论述了专利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中美德日SCI论文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了中美德日科学技术发展的四种模式,探讨了技术发展、技术创新与基础研究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对中美德日四种模式进行了评价,并以太阳能技术的发展例证论述了科学重大发现与进展对技术发展起了根本的支撑作用,最后栾老师通过跨IPC层级网络构建方法论述了学科交叉更容易激发突破性、颠覆性的创新。
在讨论环节,栾老师同与会师生一起探讨了跨层级网络构建在更大范围内,从知识的发现到技术的开发再到推动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形成更大层级的跨越,从而创造出新的方法和知识的可能性;交流了不同学科之间沟通交流对技术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了IPC跨层级网络构建方法从引文的关系出发构建网络的可能性;设想了未来从二模网络构建到多模网络构建的可能性;讨论了文科类的学科交叉从论文方面进行分析的可行性。
之后,深耕于知识产权管理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的六组研究团队分别进行了学术分享。
由天津大学宋玉洁带来题为“中国企业创新对专利国际诉讼影响研究”的成果分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遇到了国外竞争对手通过专利诉讼发起的狙击,如何应对专利国际诉讼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该研究以108家中国上市跨国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合法性视角探究中国企业创新对专利国际诉讼的影响,并剖析行业和企业性质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行业在企业创新与其在美市场的专利侵权诉讼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高科技行业使企业创新对其在美市场的专利侵权诉讼的负向作用增强,非高科技行业使企业创新对其在美市场的专利侵权诉讼的负向作用减弱;企业性质在企业创新与其在美市场的专利侵权诉讼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国有企业使企业创新对其在美市场的专利侵权诉讼的负向作用减弱,非国有企业使企业创新对其在美市场的专利侵权诉讼的负向作用增强。该研究不仅丰富了创新理论,而且为合法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为我国跨国企业在国际经营活动中规避专利诉讼法律风险提供积极建议。
由南开大学张贵带来题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动态评价及耦合协调研究——基于201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成果分享。近年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创新指数不断提升。作为创新载体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2010—201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等数据,以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区域创新环境为研究对象,构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各地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创新环境的协作和互动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均呈现出平稳上升趋势,且两者耦合关系和互动效应较好;2)地区间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区域创新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华东和华南地区的耦合协调度等级最高,华北、东北和华中地区其次,而西南和西北地区最低。据此本研究建议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各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
由天津大学郝清民带来题为“数字金融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视角”的成果分享。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能否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2011-2017年中国省级宏观经济数据发现: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提升地区全要素增长率;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地区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从而增加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当地法律环境越高、传统金融服务缺失越严重以及地区监管水平越高地区越有助于提升地区全要素增长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缓解地区经济发展波动平稳地区经济增长,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金融的视角。
由大连理工大学栾春娟带来题为“An evaluation of patent quality in China based on litigated patents”的成果分享。Scholars have struggled with the lack of proper metrics for evaluating patent quality, with the focus shift from patent quantity to patent quality.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to evaluate patent quality in China by employing previously unexploited data of litigated patents, from a comparativ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We first propos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atent quality, patent litig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For the first time, we put forward an evaluation method for patent quality by empirical analysis of litigated patents. The dataset of litigated patents during the time span of 1985-2019 includes: China, with 22,090 litigated patents in total;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th 49,221 litigated patents in total. The patent system is designed to disclose the invention in exchange for protection. Litigation has been the primary way for patent protection. The decision to initiate legal proceedings for a patentee has usually depended on patent quality, to some great extent. There has existed a close link between patent quality and patent litigations; hence, we assess patent quality by analyzing litigated patents. The primary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 patent litigation rate in China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patent quality in China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United States. Finally, we put forward policy implications on improving patent quality in China, including the quality of patent application, the quality of patent authoriz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patent protection.
由天津大学刘鑫带来题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实”的成果分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最重要运营方式之一,这是否有助于改善我国企业的创新绩效,已有研究对此尚未形成定论。本研究利用2011-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及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数据,研究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对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显著改善了规模相对小的上市公司样本的创新绩效,而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样本作用不显著。当地规模相对小的上市公司的平均专利申请量对公司所在省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交易额的弹性是0.016。对于接受政府补助较多的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以体现服务的“匹配性”,对创新的激励作用更显著;对于环境资金流动性较高的地区,质押融资可能缺少服务的“精准性”,因而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结论表明,企业应根据发展基础适时选择合理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各地区应开展适宜本地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活动;在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过程中,形成高效的知识产权运营方式,提升企业的创新优势。
由天津财经大学邹欣芮带来题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企业创新视角”的成果分享。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上市公司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罗默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指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对人力资本、创新和知识的投资,企业创新的发展离不开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鲜有文献从企业创新的角度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与微观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我国2012—2018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与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作用路径检验发现企业创新在二者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在交流环节,主持人、汇报人与参会师生就中国企业在国际专利诉讼中作为原告的情形与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关联、耦合协调度在不同地区的模型计算公式依据和过程、不同地区法律环境及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度量方法、专利的许可和转让过程中关于专利运用质量的考量、“专利流氓”所引起的专利诉讼、微观企业质押融资的数据、质押融资的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各种融资方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与质押融资所造成的影响的区分、知识产权保护的测度指标的概念化和操作化、将技术交易金额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指标的测度考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40067](/__local/6/78/6A/AA5EDC44E91E2C46EF5A3187A1D_1189582E_40067.png)